# 涉虚拟货币案件中的司法实践分析## 引言近期,通过对大量涉虚拟货币刑事判例的研究,可以发现司法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存在一些隐性规则,或者说是在定罪量刑上的路径依赖。本文将探讨在常见的涉币类犯罪中,实务界是如何确定某些行为构成犯罪的。## 案例概述2020年4月,浙江省高院就一起集资诈骗案作出判决。该案涉及发币、宣传推广、营销拉盘、ICO等多种业务模式。案件的特殊之处在于,主犯夏某某等人最初被湖北省钟祥市法院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判处缓刑,但后来被杭州市中院撤销原判,改判集资诈骗罪并处无期徒刑。这一判决差异引发了对传销犯罪和诈骗类犯罪定罪逻辑的深入思考。## 涉币类犯罪的法律认定### 虚拟货币交易的合法性问题自2017年9月国家七部委发布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公告后,在中国境内进行代币发行被视为非法公开融资行为,涉嫌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即使是境外发行的虚拟货币,由于缺乏国家认可和实际经济价值,其本质上仍被视为一种虚拟概念。在夏某某案中,法院认为,当事人发行的虚拟货币存在总量不固定、无偿赠送、人为操纵价格等问题,实质上是一种旁氏骗局。因此,虚拟货币交易中的发行方被认定为违规违法,但对普通参与者的法律地位未作明确表述。### 常见涉币类犯罪类型涉币类犯罪主要包括诈骗类犯罪(如诈骗罪、合同诈骗罪、集资诈骗罪)、传销犯罪、开设赌场犯罪和非法经营罪等。- 诈骗类犯罪的核心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财产。- 传销犯罪通常涉及虚构项目或无实际经营背景的项目,形成多层级架构和返利机制。- 开设赌场罪在虚拟货币交易所中较为常见,如某些永续合约和虚拟货币游戏可能被认定为赌博。- 非法经营罪主要涉及将虚拟货币用于外汇交易或支付结算。### 涉币类犯罪的定罪逻辑以传销犯罪和集资诈骗罪为例:1. 传销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 设置门槛吸收参与者 - 以发展人员数量作为计算报酬依据 - 组织达到三个层级以上且人数超过三十人 - 行为人目的是骗取参与者财物2. 诈骗类犯罪的本质是骗取他人财产,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在虚拟货币诈骗案中,空气币常被用作诈骗工具,用于置换主流币。在夏某某案中,法院将传销犯罪改判为集资诈骗罪的主要依据是:- 行为人通过非法集资手段,利用无实际价值的虚拟货币吸引投资- 形成资金池并将所得用于个人消费和境外转移,体现了集资诈骗的主观故意## 结语尽管投资虚拟货币并未被明确禁止,但国家监管部门对涉嫌破坏金融秩序、危害金融安全的行为保留了查处权。然而,何种程度构成"涉嫌破坏金融秩序、危害金融安全"的标准并不明确,各地执法部门的理解和执行可能存在差异。这种情况在涉虚拟货币案件中尤为明显,反映了我国在该领域法律适用的复杂性和地域差异性。
虚拟货币司法实践解析:从传销到诈骗的定罪逻辑
涉虚拟货币案件中的司法实践分析
引言
近期,通过对大量涉虚拟货币刑事判例的研究,可以发现司法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存在一些隐性规则,或者说是在定罪量刑上的路径依赖。本文将探讨在常见的涉币类犯罪中,实务界是如何确定某些行为构成犯罪的。
案例概述
2020年4月,浙江省高院就一起集资诈骗案作出判决。该案涉及发币、宣传推广、营销拉盘、ICO等多种业务模式。案件的特殊之处在于,主犯夏某某等人最初被湖北省钟祥市法院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判处缓刑,但后来被杭州市中院撤销原判,改判集资诈骗罪并处无期徒刑。这一判决差异引发了对传销犯罪和诈骗类犯罪定罪逻辑的深入思考。
涉币类犯罪的法律认定
虚拟货币交易的合法性问题
自2017年9月国家七部委发布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公告后,在中国境内进行代币发行被视为非法公开融资行为,涉嫌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即使是境外发行的虚拟货币,由于缺乏国家认可和实际经济价值,其本质上仍被视为一种虚拟概念。
在夏某某案中,法院认为,当事人发行的虚拟货币存在总量不固定、无偿赠送、人为操纵价格等问题,实质上是一种旁氏骗局。因此,虚拟货币交易中的发行方被认定为违规违法,但对普通参与者的法律地位未作明确表述。
常见涉币类犯罪类型
涉币类犯罪主要包括诈骗类犯罪(如诈骗罪、合同诈骗罪、集资诈骗罪)、传销犯罪、开设赌场犯罪和非法经营罪等。
涉币类犯罪的定罪逻辑
以传销犯罪和集资诈骗罪为例:
传销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诈骗类犯罪的本质是骗取他人财产,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在虚拟货币诈骗案中,空气币常被用作诈骗工具,用于置换主流币。
在夏某某案中,法院将传销犯罪改判为集资诈骗罪的主要依据是:
结语
尽管投资虚拟货币并未被明确禁止,但国家监管部门对涉嫌破坏金融秩序、危害金融安全的行为保留了查处权。然而,何种程度构成"涉嫌破坏金融秩序、危害金融安全"的标准并不明确,各地执法部门的理解和执行可能存在差异。这种情况在涉虚拟货币案件中尤为明显,反映了我国在该领域法律适用的复杂性和地域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