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攢成長值,抽華爲Mate三折疊!廣場第 1️⃣ 2️⃣ 期夏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0,000+,華爲Mate三折疊手機、F1紅牛賽車模型、Gate限量週邊、熱門代幣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2
如何快速賺成長值?
1️⃣ 進入【廣場】,點擊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有獎,抽到賺到,大獎等你抱走,趕緊試試手氣!
截止於 8月9日 24:00 (UTC+8)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384
#成长值抽奖12期开启#
Web3項目初期龐氏結構探析:從經濟模型演變看未來發展
Web3應用項目的經濟模型初期爲何多爲龐氏結構?
近期參加了一場關於鏈遊資產的在線討論,其中一位嘉賓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目前GameFi項目的生命週期普遍較短。當被問及原因時,該嘉賓直言不諱地表示:因爲大多數項目都採用了龐氏模型。這引發了我對Web3應用類項目經濟模型的深入思考。
事實上,龐氏結構似乎已成爲Web3應用類項目在初期階段的必經之路,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過渡。更準確地說,絕大多數Web3應用類項目在起步階段都不可避免地採用了某種形式的龐氏經濟模型。
要預測Web3能否以何種商業模式顛覆Web2,深入研究Web3的經濟模型至關重要。盡管"顛覆"這個詞常被濫用,但隨着對Web3的深入了解,我逐漸認識到它在未來可能確實具有顛覆性潛力。即便最終未能實現完全顛覆,這種信念也能激勵我們在這個領域繼續探索和堅持。
讓我們回顧一下近幾十年來商業模式的演變:
第一階段:產品方與用戶的直接關係
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興起之前,產品方與用戶之間的關係相對簡單。產品方直接向用戶銷售產品,用戶爲產品的基本功能付費。優質產品能贏得用戶的品牌忠誠,從而擴大用戶羣。這是一種單向的產品方對用戶的關係。
第二階段:產品方、平台方與用戶的三方關係
隨着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數字系統緊密相連。這時,平台方應運而生。他們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勢開發產品吸引用戶,然後向產品方收取費用,同時向廣告商提供用戶流量。類似某寶、某滴、某音等都是典型的平台方。
爲了快速獲取用戶,平台方通常會尋求風險投資,用於補貼早期用戶,如提供低價打車或購物服務。投資機構願意支持是因爲他們預見到未來產品方會爲這種商業模式買單。隨着平台成熟,一些甚至發展成爲行業巨頭,能夠主導產品方和用戶。
近年來,平台方不斷創新,如發展私域流量、網紅主播帶貨等新模式,試圖爲用戶提供更多價值。然而,這些模式本質上仍是在消費用戶,只是增加了一些額外的體驗元素。
總的來說,在第二階段,產品方和平台方實現了雙向增長,但最終還是以消費用戶爲代價。即便是網紅主播等新模式,也只是在爲用戶提供額外的體驗同時加速了用戶的消費。
第三階段:產品方、去中心化體系與用戶的新型關係
Web3試圖通過去中心化體系取代中心化平台,構建"產品方-去中心化體系-用戶"的新型關係。這個去中心化體系由各種協議和智能合約組成,體現了Web3的核心特性:去中心化、隱私保護和共識確權。
對用戶而言,Web3帶來了幾個關鍵變化:
然而,目前大多數Web3應用項目生命週期短暫、呈現龐氏特徵的原因在於:現階段還沒有真正的產品方參與進來。當前的Web3生態主要存在"去中心化體系-用戶"的關係,缺少最終爲整個體系買單的產品方。因此,現有的去中心化團隊只能與用戶相互博弈,比拼誰更聰明、更有說服力或行動更迅速。
目前,Web3領域還沒有出現類似支付寶或微信這樣的現象級產品。對普通Web2用戶來說,很難找到使用Web3產品的充分理由。無論是DeFi、SocialFi還是GameFi,都未能有效解決Web2世界中用戶的實際問題和痛點。
這並不意味着Web3是一個僞命題。相反,它只是處於早期階段,基礎設施不完善,缺乏成熟的產品方。回顧過去五年Web3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到從簡單的公鏈和代幣,到DeFi、NFT和鏈遊的出現,功能模塊在不斷豐富。
DeFi建立了去中心化自循環的雛形體系;NFT開始展現價值沉澱的特性;鏈遊作爲Web3應用的先行者,正在探索將區塊鏈技術與傳統遊戲相結合的可能性。這個演進過程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就像AI領域從深度學習概念提出到ChatGPT被廣泛接受用了16年一樣。
在可預見的未來,缺乏真正產品方參與的"去中心化體系-用戶"模型可能會長期存在,龐氏模型也將持續。龐氏模型本身並無對錯之分,關鍵在於如何設計和實施。
真正的產品方願意進入Web3生態,擺脫純龐氏模型,可能需要以下條件: